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忌野清誌郎 >小仲馬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正文

小仲馬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2025-07-05 07:37:44 来源:南去北來網作者:泽尔丹 点击:774次

小仲馬 - 簡介

小仲馬(全名亞曆山大・小仲馬,1824年-1895年)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當公務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受父親影響,他也熱愛文學創作,並且和他父親一樣勤奮,成為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期間的重要作家。

和大仲馬側重表現曆史,專寫曆史劇和曆史小說不同,小仲馬則專寫現代劇。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

小仲馬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象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小仲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開始為小說,後被改編為話劇,它讚頌了瑪格莉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話劇一上演,立即轟動了整個巴黎。小仲馬從此後專門從事話劇創作,其他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 、《金錢問題》、《放蕩的父親》 、《歐勃雷夫人的見解》、《半上流社會》、《阿爾豐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婦女、婚姻、家庭為題材,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麵。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感情真切自然,語言通俗流暢。⠀

小仲馬 - 創作

1848年,小仲馬的小說《茶花女》的問世,使他一舉成名。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話劇於1852年首次演出,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仲馬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茶花女》通過一個出身貧苦、墮入娼門、苦於不能自拔的妓女的戀愛悲劇,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罪惡。

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特色,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

小仲馬後來寫了20餘部劇作,現實主義傾向更為鮮明。其中比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會》(1855年)、《金錢問題》(1857年)、《私生子》(1858年)、《放蕩的父親》(1859年)、《歐勃雷夫人的見解》(1867年)、《阿爾豐斯先生》(1873年)、《福朗西雍》(1887年)等。

小仲馬 - 風格

痛苦的家境對小仲馬一生產生了深刻影響, 因此,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大多以探討社會道德問題為主題。小仲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揚家庭及婚姻的神聖。

小仲馬的劇作大多以婦女、婚姻、家庭問題為題材,或描寫在資產階級淫靡風尚毒害下淪落的女性,或表現金錢勢力對愛情婚姻的破壞,或譴責夫妻之間的不忠,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資產階級道德的腐朽性質,反映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

作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的先驅者之一,其劇作富有現實的生活氣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比較嚴謹,語言通俗流暢。小仲馬的戲劇自然質樸、真實感人。但由於他旨在改良社會,劇中常出現大段的道德說教,使人厭倦。

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小仲馬 - 作品

長篇小說:《茶花女》

戲劇作品:《半上流社會》(1855)、《金錢問題》(1857)、《私生子》(1858)、《放蕩的父親》(1859)、《克洛德的妻子》(1873)、《福朗西雍》(1887)等。

小仲馬 - 與大仲馬

亞曆山大・小仲馬(1824-1895)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當公務員時與一女裁縫所生的私生子。

起初,小仲馬寄出的稿子總是碰壁,父親便對小仲馬說:“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隻是一句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 小仲馬固執地說:“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有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後,終於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直到後來,這位編輯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兒子小仲馬時疑惑地問道:“您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小仲馬說:“我隻想擁有真實的高度。”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小仲”構成了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父子雙璧”的奇觀。

小仲馬 - 《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且受到普遍的歡迎。小仲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開始為小說,後被改編為話劇,它讚頌了瑪格莉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話劇一上演,立即轟動了整個巴黎。

《茶花女》1848年一經出版即轟動法國。1852年,五幕話劇《茶花女》上演時,劇場爆滿,萬人空巷。《茶花女》也許在社會道德方麵未必替小仲馬爭得好的評價,但卻實實在在令這位作者在死後依舊名垂千古。

《茶花女》後來被改編成歌劇,由意大利著名的音樂家威爾第作曲,影響更為深遠。不久,無論是劇本還是小說,很快就跨越國界,流傳到歐洲各國。它率先把一個混跡於上流社會的風塵妓女納入文學作品描寫的中心,開創了法國文學“落難女郎”係列的先河。而它那關注情愛墮落的社會問題的題裁,對19世紀後半葉歐洲寫實主義問題小說的產生,寫實性風俗劇的潮起,卻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的西方文學名著。1897年,著名翻譯家林紓將它介紹到中國,當時譯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

小仲馬 - 評價

1875年2月21日,小仲馬以二十二票的多數被選入法蘭西科學院,成了“不朽”的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頭銜在當時是最高榮譽。在這一點上小仲馬比他父親、比巴爾紮克都幸運得多。他們兩位奮鬥了一生,到底也沒有邁過科學院的門檻。但是曆史的選擇卻比某些人的選擇更為嚴格和公正。現在大概不會有人以小仲馬與大仲馬比高低,更不要說比巴爾紮克了。雨果認為大仲馬是位天才,小仲馬隻不過有才華而已。這個評語是對的,但不完整。

一、更熱衷於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

小仲馬的名字同《茶花女》緊密地聯在一起。《茶花女》是他的代表作,不論是小說還是劇本都十分真切感人。遺憾的是,小仲馬沒有在這一基礎上擴大自己創作的路子,開闊自己的視野。相反卻以《茶花女》為樣本定了調子,熱衷於寫自己的小世界。加上他又看不透事物的本質,隻以道德觀點寫道德問題。這就使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和廣度,愈到後期愈是如此。

除《茶花女》外,他一生寫了兩部小說和十幾部劇本。這些作品幾乎都是寫上流社會或半上流社會的婚姻家庭問題。其中有些作品具有明顯的自傳性質。《茶花女》再現了他同瑪麗・杜普列西的一段愛情。《珠光寶氣的太太》、《狄阿娜・德・利斯》、《克裏孟梭的事業》基本上是以他對李吉雅的追求為素材寫成的。《私生子》則是寫他自己的身世。

二、成名之後變成了道德家

他的作品的另一內容是批評生活道德的敗壞。對於被欺騙和被遺棄的女性表示同情。這無疑也同他的身世有關。在大仲馬同卡特琳娜的鬥爭中,小仲馬一直站在母親一邊。他對母親的不幸遭遇一直抱著深切的同情。這些思想都曲折地反映在《奧布雷夫人的觀點》、《阿爾豐斯先生》、《德尼莎》等劇本之中。

小仲馬成名之後變成了道德家。在劇中出現了說教式的人物。如《女性之友》中的德・裏昂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成為女性生活的指導者。

總之,到後來小仲馬創作題材狹窄,這種“真實的高度”僅限於婚姻、家庭、不正當的男女關係等道德問題。正如菲迪南・布呂奈締埃指出的那樣:“到了一定年齡,或者準確一些說,取得一定成就之後,許多作者就把自己同周圍世界隔離開來,不再進行觀察,隻看著自己。他們結束了歌德說的《學習年代》,沉溺於幻想。……然而在真空中幻想是飛不起來的。……這位舞台上的霸主在進入成熟期之後還知道什�N呢?隻不過是文學界和上流社會。這隻是巴黎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隻是罪惡和‘文雅’中的上流社會。這個小世界的作家創造出來的文學作品不可能是別的,隻是病態事件的羅列……不能有任何真正健康,真正樸實的文學。”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作者:李香琴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